张国荣歌影迷网 首页 导航
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 【第六章:结论】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 - 1997)

第六章:《結論》


  雖然,正如威廉士所說:「文化本是渾閒事」。生活的積累、沉澱與昇華,透過時間的過濾,不知不覺,就蛻變成文化。但文化研究,卻從來不是單一的學科,涉及的不同學問太廣泛。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經濟學、歷史學等等,幾乎都有關連。在博士課程短短幾年中,把香港流行音樂的種種元素,逐一作詳細分析,是件本文作者知識,學養,精力都不逮的事,因此只能作個概括的研究,未能十分深入。

  好像,幾齣和流行歌曲關係頗密切的舞台音樂劇,如潘廸華的《白孃孃》,羅文的《白蛇傳》、《柳毅傳書》,張學友的《雪狼湖》都未有觸及。流行曲歌迷的分析,也只是採取現成的文字資料,稍加訪問印證,而沒有作詳細的深入調查。又如旋律分析,因為難找出一套公認的標準,所以只能籠統而簡略地用一些比較普通的分析方法,拿兩三首歌曲研究。這都是本文的缺失,令作者汗顏。希望後來人可以用更嚴密的方法,來彌補作者這方面的不足。

  至於此地音樂工業運作,如唱片公司高層和傳媒個別人士有過份密切的交往,酬酢頻密,是否會影響流行榜上排位的問題,本文作者雖然在訪問的時候,察覺了不少蛛絲馬跡,但卻因為難以作實在的查証,故此在執筆時,決定不加討論。

  另外,九十年代詞人多了一批同性戀人士進入行列,作者有理由相信,香港流行曲詞詞風突變,與此有關。但作者沒有足夠的心理學訓練,來作這方面的分析,所以唯有不觸及這個問題。

  本文很多地方,都是作者的主觀論調。不過,主觀的基礎,是客觀的事實和數據。本文作者由 1953 年左右就開始參與香港流行音樂的製作。可說親身經歷了各時期的轉變。眼看香港音樂由盛而衰,心情沉重;希望這篇缺失仍多的論文,可以拋磚引玉,令香港流行音樂從了解自己開始,探索到可以向前的路徑。


(A) 一代一聲音

  本來,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聲音,唐詩宋詞元曲清劇,民國時代曲到香港流行音樂,能廣泛流傳,受到當時的人欣賞傳誦,必然因為這些聲音,觸動了時人心弦,引起了並鳴,而且獲得廣泛回響。

  香港流行曲是個異數。因為歷史遺留的現實,地理環境的配合,經濟條件的繁榮,政治因素的因緣際會,和人才的巧合匯聚,滋生了這種揉合中西音樂元素,承先啟後的現代聲音。香港的普及文化,如電影、電視,及時地扶掖了港歌的興起與傳播,令其影響力遍及地球遠方角落,創造了劃時代的普及文化高峰。

  可惜的是時代過去,聲音會隨時間湮沒,除了存在人們的記憶和幾張塵封的唱片裏,下一代未必再有人惹起共鳴了。

  劉靖之教授在「香港中樂團」2003 年 3 月主辦的「探討中國音樂在現代生存環境及發展」座談會上答問說:「香港的領導地位,經濟的、人文的、音樂也隨之而升降。影響無遠弗屆與影響微乎其微,與香港整體有關。[1]」談的雖是中國音樂,但挪用過來描述香港流行音樂,也十分適當。香港將來流行音樂如何,要看香港整體。整體升,就有復甦機會,否則,機會就少了。

  香港回歸中國,雖說是「特別行政區」,實際上已成中國的另一城市,港人的獨特個性已經逐漸消失。以後只能變成「大中華」隊伍的一員,偶然獨唱,也會是大合唱中的單一環節而已。


(B) 普通話市場

  香港流行曲,用的演唱語言是方言粵語,這個特色,令香港流行曲,有了獨特性格,卻也嚴重地規限了其發展。雖然以前有過香港粵語流行曲在「非粵語地區」流行過的紀錄。但那到底是一個畸形和不合常理的現象,時候一長,好奇一過,這種不合理情況就會消滅。

  粵語只是方言,一出粵語地區如兩廣,就難以和全國各地的同胞溝通。在從前日子,大陸封閉而香港獨旺,促成粵語文化在全球華人社會活躍。但隨着中國繼續開放,香港完全失去從前優勢。

  社會學者更斯(Herbert Gans)認為,無論精英或普及文化作者,創作過程都是面對某些觀眾的。換言之,以享用作品的人作為創作對象。更斯在 70 年代提出「口味文化」(taste culture)的概念,認為文化必須表達觀眾階層特有的價值取向與審美標準[2]

  一切跡象顯示,只有能夠再度進入中國的普通話市場,香港流行音樂才可以再有起色。而香港流行音樂人,在能夠充份把握大陸同胞特有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標準之前,希望在中國大陸再度吸引同胞只是妄想而已。今天不少香港現役流行音樂人,連用普通話溝通的基本技巧,都未能充份掌握,更遑論靈巧活用在創作中了。

  至於粵語流行曲沒落的趨勢,限於環境,已難望再有奇蹟出現。也許粵語流行曲不會完全消失,有兩廣和新、馬等地區的廣府話人士支持,可能仍然保留着一定程度的存在。就像台灣厲行國語教育多年,台語閩南方言仍然興旺一樣。又或者,像一切普及文化,經過時間沖洗,會進入殿堂,成為古董式的「精英文化」,就像粵劇,在高級文化場所,變成中國曲藝來演出。

  本文作者執筆的時候,時常翻聽這數十年的港產音樂聲音,感覺有時如在昨日,有時卻也恍如隔世。也許,能在這幾十年,親逢其會,作為聽眾,作為作者,作為研究人,投入其中,已算有幸。正像羅文 1978年唱的《強人》結句一樣:

  「 莫記此中得失,不記恨愛相纏,只記共你當年,曾經相識過!」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 - 1997)注釋引用

评论

请发表您的观点...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 全部评论 (0)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暂无评论
留言反馈 简繁中文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