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像他的诸多Fans 般称呼他为“哥哥”,因为觉得这里面的含义太多太深太暧昧。
我更愿意像《流星语》中的明仔那样叫他作“阿荣”,因为亲切而又单纯。
我不喜欢看他的一些过于哀伤的影片,诸如《胭脂扣》,《白发魔女》,《霸王别姬》,《异度空间》……
如果可以,我更愿意一气看完他所有的影片。
有的人说,不看完张国荣的电影,就不知道什么是电影。
这一点,我同意。
因为我分明在他的脸上,看见了整整一部电影史式的丰富表情。
还有的人说,只有张国荣拍的电影,才能够和现实的场景契合得如此完美。
这一点,我也同意。
因为他就是因为完美而自杀的。
甚至于他选择自杀的方式,也几近完美。
艺人,和追求艺术的人,不同。
艺人为了钱而从艺,而追求艺术的人,则赚钱来深究艺术。
阿荣属于后者。
所以他多方奔走,希望能得到一点点菲薄的赞助来帮他拍完他自己的影片——他的影片!
然而连这一点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得到满足,愚人自愚,人间四月,他却于满天的流言蜚语间默默离去了。
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引之为生命的几十个故事,还有辛苦到最后换来的一大笔债,走得也并不轻松。
生前追求完美,却从来也没有做到完美。
人无完人,努力追求的东西,本来就没有几个人能够得到,世人皆是如此。
但也许这正是他值得我们回味的原因。
其时正在流行“非典”,于是“谈非色变”的人们想到了用“因为一场非典型爱情的非典型死亡”来形容他,把他和他的“同志”紧密联系起来,考试一般将他们的“历史”背了两遍,三遍,四遍……
阿荣无所谓,反正他已经死了,他就是为了解脱才去死的。
他很聪明,他知道要让别人忘了自己,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用死来换取别人一时冲动的记忆。
醉生梦死,阿荣这一出现实中的《东邪西毒》演得实在好。
然而他选择结束的方式,又很像是《异度空间》。
《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冲着他喊:“这是戏,不是现实!”
但他的现实,本身就是一出戏。
盖棺定论,人死后都得有个名分,这是中国的规矩。
很多人嗤嗤一笑:“同性恋!”然后忘了他去做自己的事了。
还有很多人视他为榜样,“同志”式的榜样,还一边抹泪一边嗲着声喊:“同志无罪!”
但他们只看到这些,其他的则一叶障目,都忘了。或许,根本就从来不曾记得;或许,那些大学中学小学的教授先生们,还在以他为通俗业大路明星式的反面教材而深恶痛绝。
而他的影碟歌碟,又或许正在某一个杂乱的角落被盗版出售,同那些当红的偶像们一起,难登大雅。
但我却只是在他死后才知道了他“朋友”的名字,于是有人说我“落伍”,当不得“荣迷”的称号。
是不是“荣迷”我不知道,但当我花了50多元买了一张他的正版碟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和他一样的忧郁,一生飞翔,却只有在死之前才落地一次。
这样的情愫,也只有忧郁的人才可以体味得到。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在他的名字后面写下了一个字——“人”。
他,是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