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歌影迷网 首页 导航
我眼中的张国荣 (二) 电影

第二部分:电影

  《霸王别姬》,《家有喜事》,《春光乍泄》也许还应该加上跨越97中的高跟鞋。 你若问我,你希不希望leslie演这些角色?回答是肯定的,不希望!或者说,《霸王别姬》之后他就应该停一停了。 你若再问我,那你喜欢看《霸王别姬》和《春光乍泄》吗?回答依旧是肯定的,喜欢! 这是一种恐怕只有fans才能理解的矛盾情感,就像“何宝荣”提名金马奖时,我虽然感到高兴,心里却又暗暗祈祷千万不要得奖! 而原因就在于,我不愿意听别人说:张国荣没有男人味(比这难听的有的是),我-不-愿-意! 如果是参加“实话实说”,崔永元一定会说我这句话很坦率,是真正的“实话实说”。 我没有必要去讲出一番诸如“电影不是现实”的道理来证明我并不介意leslie参演这种角色,因为实际上,我非常之介意。同时我也很介意别人对他的看法,we're living in a real world,我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如果说我欣赏leslie,并不在意别人是否也喜欢他,那就足证我已经虚伪到了极点,而根本没有权利来写这篇文章。 这当然和电影无关。譬如在我看来,“程蝶衣”是空前绝后的,坎城影展是否把“最佳男主角”奖给他已不重要了。《春光乍泄》,你尝试过被两个男人的感情感动的经历吗?王家卫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他能让你在感动的时候忘记这是两个男人,这也再次证明王是个天才。


  假如,这个世界真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不再根据演员在某部影片中的角色来判断这个人;假如,I'm not a fan of leslie. 那就不会再有这些烦恼。我就可以向朋友们推荐《春光乍泄》,也就可以毫无顾虑的大声称赞这部电影。 但那只是“假如”。 所以实际情况却是:当学校影院放映《金枝玉叶》时,我会请几个朋友一起去看。轮到《春光乍泄》,我只希望那一天快点过去。几年前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有人在我面前挑衅般的大放厥词,当时手中盛满热水的饭盆就落在了他的脸上。所以如今也就懒得去电影院去惹气,古人云:“眼不见心不烦”,如斯也。


  而这也引出了我心中蕴藏许久的一个愿望:多希望有一天能够和一些懂得《春光乍泄》的人一起再看一遍这部电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独守荧屏”。 leslie的电影对我来说可以分为四种:一个人时会看也愿意和别人一起看的,只能一个人欣赏的,一个人时不会看但乐意和别人一起看的,不会和别人一起看但独自一人时也不会去看的。 《风月》属于第四种。 理由很简单,我不喜欢leslie饰演那些软绵绵,没有阳刚气的角色。作“拆白党”骗取女人钱财,姐弟乱伦....看了简介就能猜到里面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不看,就像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之类,倒找钱我也不会看。“郁忠良”给我的感觉和“程蝶衣”,“何宝荣”带给我的感动是完全不同的,或许有人把这叫做艺术,那我就宁可背上不懂艺术的名了。我看电影是为了娱乐自己,而不是想籍此来提高欣赏水平,就像我从来听不懂所谓的高雅音乐,但我也并不以为耻。


  在网上曾见到有人讽刺leslie最适合演“面首”,这让我很难受!我甚至有些痛恨让leslie演那些角色的导演!尽管你可能说这是“无名火”。 关于这方面我想自己说的已经够多了,不知道我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接下来还是谈一谈那些我不但一个人时会静静欣赏,而且也愿意和很多人一起看的影片吧。 记得有人曾说过,当你突然问你的爱人是否真的爱你时,如果他/她不能马上回答,而是有那怕是一丝的犹豫,那就意味着不是。我觉得满有道理,因为人无意识的反应往往是内心最真实的体现。 那么我可以保证,当你在大街上突然截住我问: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我一定会想也不想的告诉你:《东邪西毒》 1994年的一天,当从朋友手中拿来据他说看了两遍仍未懂的《东邪西毒》时,我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什么片子这么难懂? 随着气势磅礴的音乐,出现在我眼前的是给人视觉以极大冲击的一望无际的东海,然后是对峙的欧阳锋和黄药师,当烟雾弥漫中出现了那一段统领全片的引子的时候,我已经被这大约两分钟的没有一句对白的片头征服了。那一夜,我连看了三遍《东邪西毒》,也永远的记住了得知大嫂过世后,欧阳峰站在沙漠中望向白驼山的眼神。 原著者标为金庸,这绝对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因为除了借用金大侠几个人名和绰号外,整部电影和金庸的小说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原著者应改为古龙才对,因为《东邪西毒》绝对是百分百的“古龙风格”! 小学三年级时看了第一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立刻如痴如醉,那时甚至遍查历史书就为证实一下究竟有没有郭靖和黄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金庸式的套路越来越不感冒,感觉就像给小孩看的童话一样——特别是在我能够读懂古龙以后。   


  金庸写的是标准的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属于另外一个虚幻的世界,离现实很远。古龙则不同,他没有发明什么“降龙十八掌”,在它的小说中打斗过程永远是处于附属地位的,他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上。古龙的人物就像是披着古装的现代人,有着和我们极其相似的情感,而这正是《东邪西毒》给我们的感觉。所以古龙的作品能带给我恒久的感动,譬如他描述的朋友关系就一直是我的最高追求。像楚留香和胡铁花,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平时各走各的路,在一起的时候也是互相调侃的多,他们永远不会说粘粘糊糊的话,然而早生死攸关的时候,两人却可以在一句话之间就将自己的性命交给对方。什么是真朋友?真朋友就是平日里和你“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他坚信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但在你不眠的夜晚却可以默默的陪你抽烟到天亮,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无声的伸出双手,然后与你相视一笑却无语的那个人。 你一定忘不了《东邪西毒》中那些充满了哲理的话语,即被称为“思想的碎片”的东西。在古龙的小说中随处可见,这也是古龙最突出的特点,即用散文诗的形式来写小说。曾经有一本搜集了古龙作品中这些语言的书《古龙妙语》,我98年在书店一看到这本书就买了五本送给朋友。“年轻的时候总想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其实山的那边还是山,当你到达那儿,你会觉得或许还是这边更好。” “只有一种人永远说真话,那就是死人。” “你越是想忘记,就越是记得清楚。” “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太多太多了,可以说,《东邪西毒》里的每一句台词几乎都可以在古龙的小说中找到原型,有很多就是原话。至于《东邪西毒》的独特叙事方式就更不新鲜了,因为古龙的小说一直就是这样写的。到了《楚留香》的最后一部《午夜兰花》,这种手法达到了极至。全书的时空不停的交错转换,一会儿是令人喘不过气的决战,一会儿又是二十年后两个不相关的人关于这场战役的对话,而过一会儿又是另外一个人的回忆...全书从没有正面描写过楚留香,但又都是围绕着他的。《东邪西毒》可谓得其精髓,即从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反复描绘同一事件。当我向许多朋友推荐这部片子后,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王家卫一定受古龙的影响很大。其实,王家卫的风格从本质上讲就是吸取了古龙的特点,只不过《东邪西毒》最明显罢了。古龙笔下的英雄是同酒无法分开的,古龙自己也嗜酒如命,在《东邪西毒》中则有了那坛“醉生梦死”,以及那段关于“酒和水的区别”的对话。自然,说王家卫是天才就在于他把这一切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得完美无缺。不论是摄影还是音乐,都宛如一个天才的信手涂鸦,每一个细节都闪烁着光芒。无怪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也要盗用一下《东邪西毒》的音乐和梁朝伟那段极cool的对白。


  关锦鹏说他最喜欢的电影是《阿飞正传》,因为他“好明白其中的人物”。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我喜爱《东邪西毒》就是因为我也好明白其中的人物。我能体会到那些人物的情感,我能明白“要想不被拒绝,就要先拒绝别人”的无奈。当欧阳峰心中淌着血幽幽的说道:“我曾听别人说过,当你不能再拥有时,你最应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当张曼玉悲痛欲绝的说着“以前认为那些话很重要,因为我觉得有些话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吧,什么都会变的..”;当人在天涯的盲剑客在临死的一瞬间脑海中又闪过了那片他至死都没能回去的桃花林;当精神已经分裂的慕容焉在幻觉中哀求欧阳峰“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最爱的人是不是我,无论你心里有多苦,有多么的不情愿,你都一定要骗我,不要让我知道你最爱的不是我...”;当西毒黯然说道“我发现换成另外一种身份,那几个字并不是很难说出口”....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在颤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事情的变多,每一次看《东邪西毒》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说看过千遍属于夸张,但从94年到如今,我看《东邪西毒》的次数应该会有三十多遍吧。一部电影看成这样多少会让人觉得奇怪,当所有的情节,所有的对白都不再有新鲜感时,还有什么能够吸引我呢?其实这就是《东邪西毒》与其它影片不同的地方,它的魅力不在于情节,而是它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和人性,所以它不会过时。举个例子,同样一句格言,最初听到的时候你或许不会有什么感觉,但当你有了相关的经历后,你对它的理解就会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什么都会变的”这样一句看似平淡无常的话假影片中人物的口说出来能给我以恒久的冲击。


  冯小刚说他拍电影需要眼泪时,只需拿一瓶啤酒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坐一会儿就行了,我猜他的心里一定有一位曾令他心痛的女孩子。对于我,看一遍《东邪西毒》或许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因为我只有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去看这部电影。 最后说一下片名,“东邪西毒”其实只是吸引人注意力的一个幌子,英文名“ashes of time”才真正体现了影片的内容,看过的人应该会有体会。而我对《东邪西毒》的偏爱,还出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为我开启了另外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欧阳峰彻底改变了我对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程蝶衣”的leslie的看法,一切也就从那一年开始。 说了太多的《东邪西毒》,决不是要冷落其它片子。算起来,在我的心目中,我最喜爱的十个由leslie饰演的人物分别是:欧阳峰,阿飞,程蝶衣,顾家明,导演阿星,卓一航,何宝荣,,宁采臣,十二少,林超荣。 把《锦绣前程》里的林超荣列进来连我也觉得有点奇怪,但他给我的印象确实难以磨灭,leslie很少演这种角色,但“林超荣”演得很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色情男女》里不合时宜的导演阿星我觉得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阿星和顾家明一样,让你觉得他们仿佛就是你的邻居,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让你感觉很亲切,而且阿星是leslie所演人物中与爱情纠葛比较少的一个,可能由于影片被定位为三级,让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部多么优秀的电影。 有必要说一下《九星报喜》,有人说它是“垃圾电影”,我倒不这样认为。歌曲就很好听啊,还有那首改编了的“红”。其实黄百鸣的贺岁片一直就没有什么内容,比如《大富之家》票房有三千多万,《家有喜事》四千多万,都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大富之家》就比《九星报喜》有品位?倒也未必。 《星月童话》在日本的票房很好,在香港却只有可怜的六百多万,但并不出人意料,情节老套是致命伤。我第一次看也有点奇怪,李仁港到底想干什么呢?按理说这应该是一部商业片,但却没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节奏也较慢,倒像文艺片,两头不讨好。在香港自然难有市场,我想由于是以日方投资为主,也许这部电影就是拍给日本人看的吧,所以很投他们的胃口。前几天看报,《星月童话》在国外的片商手中很抢手,或许真是这个原因。不过,leslie在电影中的扮相还是不错的,一个心情落漠的卧底警探让他演得很有味儿,影片的场景和音乐也都很漂亮,唯一的遗憾就是所有的情节我都能猜得出来。


  《流星雨》不是特别成功,也再度让我认识到导演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leslie的演出已经尽力了,但依然没有被提名。恐怕有一点原因就是片中的父子亲情缺乏说服力,张之亮很多铺垫都没有做好,这体现在看电影的时候你会产生很多疑问,比方说,一个曾经那么成功的经纪人,能力是无须多说的,还有以前的朋友愿意帮助他,怎么就会一蹶不振,穷困潦倒呢?张之亮没能给观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使“明仔”和“阿荣”的感情大打折扣。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红色恋人》中,“靳”的自首就是让人难以理解,任你怎么解释也是如此。这也是我近期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leslie想要有新的突破的话,他必须慎重考虑一下合作的导演。其实leslie作为一个演员还有很多事要做的,比如许鞍华,他还没有合作过;而林岭东以《高度戒备》为代表的“阳刚电影”他也没有涉足过。今年听说他会拍尔东升,陈果和关锦鹏的电影,希望会实现,不要像上次严浩的《给戴妃的信》那样,让我空等一场。


  leslie在电影中有很多瞬间深深的打动过我,我大概想了一下,列出其中的一些,做为对这一部分的结束:《东邪西毒》一开场,欧阳峰在屏幕上只露出半边脸,一头长发在风中徐徐飘动;怒气未消的阿飞领带松着,在“咚咚”的皮鞋声中走到镜子前梳了梳头发,镜中的眼神是惨白而冷酷的;顾家明和一班朋友高歌twist&shout的情景;偌大的太师椅缓缓的转了过来,坐着的是低垂着头的程蝶衣;醉熏熏的卓一航拾起一跟柳条,随意的打倒了几个人,嘴里嘟囔了一句:好烦;《星月童话》的结尾,听到熟悉的声音,手里夹着烟的家宝猛的一回头,看到了曾经无比熟悉的那张脸;最后一个,何宝荣拉着黎耀辉出去晨练,那一幕,叫人忍俊不禁。


不是结尾的结尾....

     
  曾有朋友很认真的问我:张国荣有那么好吗? 这就像相处很久的女朋友突然问你:你喜欢我哪儿?都属于比较“深刻”的问题,让我突然想起李宗盛的歌“有人问我你究竟哪里好, 这么多年我遗忘不了”,只是,我不是因为“鬼迷心窍”。 如果“好”的意思是指十全十美,那这问题的答案就不需我来说。


  Leslie只是一个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经历的普通人,所以我们有的缺点他也一样会有。他会低迷,颓唐,任性,傲慢,甚至口无遮拦,而因为处世莽撞,他也曾四处碰壁。 但我喜欢他独特的个性和飞扬的自信。 记得他说“我之所以还这么努力,是因为我有很多的歌迷和影迷,所以我想继续保持我的名气,继续红下去”时的坦率无畏吗?记得他在谈到第三十四届金马奖影帝不是他时淡淡的一句“这是金马奖评委犯的一个错误”时那近乎狂妄的自信吗? 当“傲”都已成为他的资本时,你已无法拒绝他。 至于有些人总是根据他电影里的表演来判断他这个人,我也没有办法。只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再相信。我不相信,粗犷的体魄与坚毅的勇气就一定是天生的孪生兄弟;我也不相信,柔弱的外表下就一定不会有一颗勇敢的心。 其实,戏不过是戏。周润发在86年《英雄本色》之前也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而已。 而他的演艺事业,成功与失败是并存的。我也没有必要去说他的每一个角色,每一张唱片都是经典,那没有意义。 从我前面写的你能看得出来,我更喜欢的是他比较成熟的一面,就是《这些年来》里身穿黑色西服,抱着一束花的那种感觉。


  因此我听他华星时期和七十年代的歌更多的是为了怀旧,而他的许多电影,如果不是因为有他的缘故我也是不会去看的。 但他的演艺生涯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歌手,香港乐坛至高荣誉大奖“金针奖”的颁发是对他77年到99年二十二年歌唱事业的肯定。 作为演员,他是继张曼玉和萧芳芳后第三个应邀为柏林电影节做评委的华人;他还七次入围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其中第十届时问鼎,三次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93年入围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94年荣获香港电影评论家学会最佳男主角,95年入围威尼斯影展最佳男主角,同年获得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男主角,83年还入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作为作曲者,他写的“想你”88年时曾横扫排行榜,“由零开始”是89年的十大中文金曲,“沉默是金”更是脍炙人口,告别时一曲“风再起时”令无数人为之动容,童安格更于95年时翻唱了它的国语版。而他为电影写的主题曲“红颜白发”,“夜半歌声”和“有心人”分别入围了93,95,97年度的金像和金马最佳原著电影歌曲奖,其中“红颜白发”于93年的金马奖上折桂。 不远的将来,他还会执起导演筒,去开始另一段神秘之旅。 这些都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他不可能样样都做得最好,但他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回答了我的那位朋友。 《红》的封套里有一组leslie身穿黑衣跳舞的照片,拍得比较朦胧,刚看的时候不明白是何用意,现在我懂了。 看《第一次亲密接触》时曾感动于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plan,于是我把其中的一个略改一下,自作主张的把它作为对那组黑色照片的注释: 我在天地间独舞着 你们投来诧异的眼光 或赞赏,或不屑 但都未曾使我的舞步零乱 因为令我飞扬的 不是你们注视的目光 而是我内心的执著。

评论

请发表您的观点...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 全部评论 (0)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暂无评论
留言反馈 简繁中文切换